醒游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网站日记 » 好家风是留给子孙最大的财富

好家风是留给子孙最大的财富

201512110912455382

引题:

当前,全党上下都在认真开展“两学一做”活动,在学习中,我们注意到,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谈到了家风建设的问题,如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,总书记强调指出,“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,廉洁修身、廉洁齐家”。今天,我就想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有关“家风”的话题。

家风,也叫门风,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,它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、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、道德品质、审美格调乃至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。古人把家风总结为“五常八德”。五常是指:仁义礼智信;八德则为:忠孝仁爱信义和平。

家风是一个家族的主旋律,是给家族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。其传承主要是通过每代人的言传身教,也有很多写成文字流传下来,如我们耳熟能详的《朱子治家格言》、《颜氏家训》、《曾国藩家书》等。家风是通过血缘关系教导子女为人处事、待人接物的重要途径。

古人云: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把“修身、齐家”放在“治国、平天下”之前,认为“将教天下,必定其家,必正其身。” 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,修身齐家是干事创业的基础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曾深情地说过:“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,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。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,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,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,……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、民族进步、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。” 家风对于个人、家庭、社会,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家风敦厚尤显重要。刚刚卸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马英九先生,作为台湾政界一颗耀眼的明星,其人格魅力更为引人注目。虽然留学美国多年,但马英九的人格却始终贴着中国式标签,在他的身上,总是自然而然流露出谦恭、温和,自律、俭朴,勤勉、清廉的中华传统美德。这种人格魅力看似浑然天成,实则是少承庭训、严厉家教的结果。

今年母亲节前,微信圈里流传着马英九于2014年在 Facebook 上写下的一篇饱含深情的祭母文,其中就讲到家风、家教对自己的重大影响,他说:“妈妈从我们小时,就教我们要勤俭、诚实、清廉、爱国;要读古文、读英文、练毛笔字。家中建立勤劳奖金制度,鼓励做家事,养成子女劳动与储蓄习惯。父母都鼓励我们实践先祖父立安公「黄金非宝书为宝,万事皆空善不空」的家训。”

这则家训告诫马氏子孙:“黄金虽贵,但真正的传家之宝是书、是知识。一切都如过往云烟,不必计较,只有善行善德才是永恒的,会流芳百世。”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,他把这副对联挂在了办公室的会客厅里,与人共勉。

就普通家庭而言,家风好坏关系到家庭的兴衰荣辱,而对领导干部家庭而言,其家风如何不仅关系到家运族脉,还可能对党风、政风和社风产生一定的影响。家风正,则社风正,家风正,则社稷兴。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,是社会和谐的基础。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,离不开家风的传承。

稍稍“过滤”一下近年来落马的“老虎”,既有“贪腐齐上阵的父子兵”,又有“弄权又弄钱的夫妻店”,还有“敛财总动员的全家腐”……诸如此类的贪腐案件,无不验证着不正家风所带来的废职亡家的严重后果。

《论语》有言:季孙之忧“不在颛臾(zhuān yú),而在萧墙之内也”。家风败坏已成为领导干部走向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。以周永康、徐才厚、周本顺等为典型的当代落马高官,就是因治家不严而生患。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,其本人和家人受贿共计折合人民币1.29亿元,正是因为家教不严、家风不正,把家庭当成了权钱交易所,把家人当成了利益共同体。 可谓“前门当官,后门开店”,结果呢,人前“同气连枝”、狱中“同病相怜”。2015年10月16日,中央纪委在对河北省委原书记、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周本顺给予“双开”的通报中,首次使用了“家风败坏”这个词语。通报指出,周本顺“为其子经营活动谋取利益,家风败坏、对配偶子女放任纵容。”

可以说,党员干部的家风,是反映党风和社风的重要“窗口”,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“晴雨表”。群众不仅关心党员领导干部自身是否廉洁自律,更注意其配偶子女等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。在群众眼中,领导干部的家庭与领导干部个人是作为一个整体的,领导干部家风好坏,直接决定着领导干部和干部队伍在群众心中的形象,更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。

今年1月12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,指出,“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,廉洁修身、廉洁齐家,在管好自己的同时,严格要求配偶、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。”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自觉加强家庭美德教育,带头抓好家风建设,维护家庭正气,建设优良家风,切实管好家庭成员,真正把家建成清廉、安全的港湾。

新修订的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》第8条更明确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:“廉洁齐家,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”,“齐家”被列入党的规章中,目的就是要倡导廉洁家风,使“廉洁齐家”成为党员,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遵循的准则,提升社会生活的“道德高线”。

2015年5月,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了一档名为“中国传统中的家规”的栏目,第一期介绍的就是我们浙江浦江“孝义传家九百年”的郑义门,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,凭借好学的风尚和孝义的名声,从宋、元到明、清,郑义门约有173人在朝为官,其中官位最高者,位居礼部尚书。令人惊叹的是,郑氏子孙中,竟没有一人因贪污受贿而被罢官的。

我们翻阅长达168条的“郑氏家规”中,有许多涉及到勤政廉洁方面,像86、87、88这三条,就是针对出仕当官的人定的。这三条家规明确告诉郑氏子孙,你只要出仕当官,就得奉公守法,不要贪污受贿,你不能辱没我们这个家族。如第八十八条讲道:“子孙出仕,有以赃墨闻者,生则于《谱图》上削去其名,死则不许入祠堂。”生不记族谱,死不入宗祠,来无名,去无影,一个人白白在人间转了一趟却没留下任何印记,这在古代是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惩罚。

宋朝的包青天、包拯也有类似的家训:“后世子孙仕宦,有犯赃滥者,不得放归本家;亡殁之后,不得葬于大茔之中。不从吾志,非吾子孙。

可以说,一个家族的家规、家训对族人具有非常大的约束力。

当一个家庭的家规、家训成为家庭成员的共同行为习惯时,即构成了家风,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。好家风潜移默化、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,规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,庇佑一个个家族兴旺发达、繁衍不息。因家风清廉质朴、善良守信、进取有为而赢得赞誉的古今名人不胜枚举。

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,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,又有“卖国贼”的恶名,可谓毁誉参半,褒贬不一,但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,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,认为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,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,持家教子的智慧书。

他提出了“耕读孝友可久论”的著名学说:“耕读之家,谨朴者,能延五六代。孝友之家,则可以绵延十代、八代。”曾国藩家族前后八代人中,成就显著者超过240人。曾氏兄弟五人,有四人得清廷谥号。谥号,是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,是种莫大的荣耀。曾国藩本人得谥“文正”,这是对大臣的最高谥号,他的儿子纪泽也得谥“惠敏”。一门五人得谥,这是何等奇迹!但仔细想想,曾氏有此“耕读孝友”的良好家风,这个“奇迹”的产生也就不奇怪了。

经常听到周围的人们在议论:该给儿孙留下多少房产、积累多少财富?我们来听听 “虎门销烟”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是怎样回答的吧,他说:“子孙若如我,留钱做什么?贤而多财,则损其志;子孙不如我,留钱做什么?愚而多财,益增其过。”老话说的好:儿孙自有儿孙福,莫为儿孙作马牛。“家之兴替,在于礼义,不在于富贵贫贱” 。我们要考虑的,是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风,为子孙后代打造好健康成长的土壤。

2014的马年春节,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:“家风是什么”特别节目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。在街头采访中,普遍老百姓畅谈自己的家风,简洁的语言,易懂的道理,让人记忆深刻,他们同时都讲到了一点,家风对自己的影响,刻骨铭心、历久弥坚。

忠厚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”,好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,助人立德立言、成人成才,让后人铭刻在心、代代受益。我觉得,这才是我们留给子孙最大的财富。

我要讲的就是这些,谢谢大家!

关键字: ,
猜你喜欢
用户评论
  1.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,还是有一定道理的

  2. 以前都是以家族为单位的,所以家风门风非常重要,现在的能够做到三代同堂一起住的都很少了,所以这个家风很难传到孙子这一代,二期很多都未必有家风门风这一说

    •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,家族的概念和作用越来越淡了,传统教育的缺失,让年轻一代的道德观偏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,这时候,重提家风建设是非常迫切的。
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登录/注册
本类排行